委员巴彩霞
时间:2015-09-16 11:27:38 来源:

为了一个个肿瘤患者的康复
——记包头市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巴彩霞
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比亲眼看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朋友,一个个最终走向生命的终点而伤心的事了。而工作在抗癌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们,却经常要面对这样的事。那种割舍不下的兄弟、姐妹情怀,那种生离死别的悲壮场面,一次次在撞击着他们的心灵之窗。在抗击癌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又是他们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博大的仁爱精神,将一条条生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使一个个家庭得到团聚,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巴彩霞就是这支奋战在抗癌第一线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中的优秀一员。
刻苦钻研业务,深入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
1980年,年仅18岁的巴彩霞走上了医疗工作岗位,她工作的单位是土右旗医院。怀着“治病救人”的理念,她努力学习医疗知识。世上有许多事既是机遇,又是巧合,而对于真心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来说,机遇的光环总会罩在她的身上。一心要为癌症患者解除病痛的巴彩霞,于1986年来到了包头市第七医院(即现在的肿瘤医院)工作,从此,她在抗癌岗位上一干就是近30年,这30年,不仅倾注了她的全部心血、汗水,也奉献了她最美的青春岁月。多年来,她始终牢记“医者仁术、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凭着一股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始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不论是查病房、写病历,还是做手术,都力争做到尽善尽美。为了病人,她放弃了一个个节假日、休息日;为了解决医疗技术上的难题,她苦思冥想,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多年的刻苦钻研,使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将许多危重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即使在她担任包头市肿瘤医院书记的3年来,她也常常克服困难出门诊,诊治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并将最新的医疗知识、医疗技术用于临床一线,为医院妇瘤科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起了推动和带头作用。
加强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取得成果
现代医疗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巴彩霞将“科技兴院”、“人才强院”作为全院发展的重大战略,制定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加强学科建设,先后把肿瘤医院的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打造成自治区的领先、重点学科,放疗科、超声科打造成包头市的重点学科,以肿瘤学科建设带动肿瘤诊治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的服务范围扩大到内蒙其他盟市以及相邻的省、市。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把临床医生和自己培养的研究生组成科研团队,坚持“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项目,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学科建设中,巴彩霞担任主研并参与研究的科研课题达11项,多项课题荣获自治区、包头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其中《肺癌血管生成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Bcl-2、B7-H1、EGFR、VEGF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分别荣获2010年、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化疗及胸腺肽a1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的临床研究》荣获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兔VX2肺种植癌与人体肺鳞癌灌注成像对照研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荣获2014年包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药序贯化疗加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三阴乳腺癌的活化T细胞免疫表型与免疫治疗后疗效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荣获2008年包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ER、PR及CerbB2癌基因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的表达差异意义》荣获2011年包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她参与的《激素替代治疗用于I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临床观察》课题研究已通过有关部门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同时,凝结着巴彩霞心血的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她撰写的《VEGF-C在常见消化道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多学科合作模式下快速康复外科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发表于2012年《中国肿瘤》杂志,《B7-H1和Bcl-2在人结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发表于2012年《肿瘤》杂志,《化疗及胸腺肽a1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的临床研究》,发表于2011年《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NSCLC患者Ta1维持治疗于T、B、NK细胞免疫功能联合测定的临床研究》、《三阴乳腺癌的活化T细胞免疫表型与免疫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发表于2012年《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中操作者辐射剂量水平分析》发表于2012年《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宫颈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研究进展》发表于2011年《华西医学》杂志、《激素替代治疗用于I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临床观察》,发表于2013年《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结肠癌中B7-H1表达的意义》,发表于2013年《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医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将眼光放在医学研究的最前沿,才能把握住医学发展的命脉。巴彩霞带领科研团队,时刻关注妇科肿瘤研究的新动向,目前开展了 “利卡汀降低肝癌切除术后及消融术后复发IV期临床研究”、宫颈肿瘤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及研究、用贝伐珠单抗联合脂质体紫杉醇对铂类耐药的卵巢癌患者进行新的治疗等多项“十二五”科研项目。“利卡汀降低肝癌切除术后及消融术后复发IV期临床研究”,是2012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项目,甲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该项目的组长单位,巴彩霞担任乙方负责人,现已开展了10多例病例的研究,课题进展顺利。宫颈肿瘤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及研究,是从基因角度对宫颈癌发生的机制进行探索,为宫颈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能。
关注自治区肿瘤事业发展,为肿瘤患者撑起一片蓝天
内蒙古抗癌协会是包头市医学界唯一的自治区级医疗学术团体,协会以宣传、普及防癌抗癌知识、举行学术交流为己任。巴彩霞参与组建了内蒙古抗癌协会,并担任学会的常务理事和秘书长,主持协会的日常工作。她把发展壮大内蒙古抗癌协会、促进自治区肿瘤事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组建其他的专业委员会。协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机构不断扩大,先后成立了“生命之光”俱乐部,肿瘤影像、介入、化疗、肺癌、淋巴瘤、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等8个专业委员会。会员从成立时的 507名达到现在的1500名。在每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巴彩霞都组织学会的医护人员,采用悬挂横幅、板报、电子屏幕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规模的以“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深入到街道、社区、农村、牧区、边防部队为市民、农牧民和解放军官兵义诊、送药,解答咨询,发放肿瘤宣传手册。达茂旗、固阳、土右旗、白云区、石拐区都留下了他们的活动足迹。近五年,内蒙古抗癌协会共举办科普宣传活动18次,举办各种学术会议10余场,举办讲座30多场,累计参会人数达上万人,提高了人们防癌抗癌的意识。每场讲座内蒙古抗癌协会都邀请来自北京、天津等地大医院的全国知名专家进行授课,有效促进了内蒙地区与全国各地的防癌抗癌事业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内蒙古抗癌协会与蒙古国卫生部医学科学院及其所属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开创了两国肿瘤专业合作的先例。同时,内蒙古抗癌协会坚持“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宗旨,与包头市肿瘤医院共同承担了“万名妇女肿瘤普查”项目,5年来,共普查妇女65173人,普查发现乳腺癌15人、可疑癌2人、癌前病变2人、宫颈癌3人、乳腺良性肿瘤361人、子宫肌瘤40人、附件肿物14人、重度宫颈糜烂261人、超声检查4283人、乳腺钼靶检查559人、宫颈涂片5343人、HPV检查17人、TCT检查14人。协会组织的活动,不仅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活动的平台,也为向全社会和各界群众普及防癌抗癌知识作出了积极贡献,内蒙古抗癌协会被人们誉为“自治区肿瘤科技工作者之家”。
加强制度建设,为职工谋福祉
在医院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巴彩霞以注重加强班子建设,培养党员骨干,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解决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抓起,开展了“党员示范岗”、护理技能大赛活动,组织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培训,邀请国内一些大医院的著名专家来本院讲座,提高医院医护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巴彩霞还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加“健康包头行动”,包头肿瘤医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健康包头行动先进单位”。在抗震救灾等危难险重任务中,包头市肿瘤医院的党员医务人员走在前、冲在先,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情操,为受伤群众进行诊治,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
个别临床科室奖金分配不合理、职工体检不能定期进行、卫生环境、职工安全保卫还存在漏洞等,一直是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巴彩霞督促有关部门重新修改、制定了27条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有的患者反映,医院的服务流程有些繁琐,影响了服务质量。针对这一情况,巴彩霞督促有关部门和科室改善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为患者开辟候诊区,安装电子叫号系统,实行预约挂号,增加专家门诊次数,加强导医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巴彩霞本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进行了聘任,真正建立起“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机制。巴彩霞还带头走进基层开展扶贫帮困,她带队与康乐社区结成共建单位,参与了社区开展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行动暨妈妈我爱您主题活动”,医院派出专家10名,为社区居民进行义诊,现场捐赠价值3000元的药品。组建了医疗志愿者服务队,签订了志愿服务协议,为康乐社区居民提供无偿医疗服务。巴彩霞带队深入对口帮扶单位——固阳县下湿壕镇电报局村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捐助帮扶资金10万元。
积极参政议政,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能
不登高山,不知平地的广阔;不到草原,不知草原的浩渺。巴彩霞担任包头市十二届政协委员以后,她思维的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更广更宽了。她以一个医生特有的细腻和严谨来观察生活,认识社会,看问题的着眼点从患者身上扩展到社会的许多层面。她认为政协委员不仅是代表自己或所在的界别,而且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期望和信任,是群众的代言人。巴彩霞了解到,包头市卫生资源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总体效益、效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服务结构不合理,资源短缺、浪费,医疗资源条块分割,卫生服务利用不足、运行效率不高,医疗机构的设置缺乏指导性和调控力。在全市医疗机构新建、改建、扩建时,包头市有关部门对医院的功能定位、学科设置、设备配备、卫技人员配备等缺乏一个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在参加包头市政协组织的“包头市民族地区基层卫生院(室)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时,巴彩霞通过对土右旗、达茂旗、固阳县、九原区等地的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的实地查看,并与这些单位的负责人交谈后了解到:这些农村牧区的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着医疗设备短缺、落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医生执业水平低,服务能力弱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人员上的扶持。为此,在2014年包头市政协十二届二次全委会议上,巴彩霞提出了《关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建议从完善规划,加大资源调控力度;提升层次,丰富优质医疗资源;培育品牌,促进特色医疗资源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健全机制,提升卫生技术队伍整体水平;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五个方面来改善全市的医疗资源配置问题。
没有辛勤的付出,就不会收获丰硕的成果。几年来巴彩霞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授予“首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标兵”和“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先进科技工作者”,被中国抗癌协会两次授予“为中国抗癌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被内蒙古自治区组织部、人事厅、科技厅、科协联合授予“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奖”、内蒙古科协授予“先进工作者”、被政协包头市委员会两次授予“优秀政协委员”、被现代护理报业授予“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雁阵之所以能搏击风浪远飞,全靠头雁带领。一个单位各项工作能井井有条,需要有一个好的领导者。巴彩霞这个肿瘤医院的掌舵人,正带领全院的医护人员,迎着全国医疗改革的大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