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建言献策 > 15年度建言献策 > 正文
推进包头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6-01-08 11:03:00   来源:
    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惠农惠牧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农牧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通过实施“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逐步形成了菜、薯、肉、乳四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布局,调整种养业结构,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推动主导产业做优做强。为扎实推进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按照政协包头市委员会2015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在今年二季度对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包头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初具规模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81家,2014年新增9家国家级示范社,38农自治区级示范社;拥有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3家,其中国家级6家、自治区级30家、市级77家;农牧业上市龙头企业3家,占全区的1/3。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4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超过60%,牲畜存栏达469万头(只),同比增长18%; 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15万吨,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纪录,是第六个超百万吨的增产年。
    (三)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我市目前规划建设了土右旗、九原区、固阳县、达茂旗4个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入园企业达到80多家,增加值占全市农牧业的45%。配套建设了30个农牧业示范基地;规划建设了土右、九原、青山3个集加工、仓储、配送、检验于一体的食品加工园区,已确定了草原立新、北京祥禾村股份公司、山西康禾农业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入驻园区,有效解决了农畜产品生产和食品加工点小、散、乱和监管难等问题。
    (四)品牌战略加快推进
    目前,全市农畜产品行业中国驰名、自治区著名和包头市知名商标分别达到9个、34个和40个。农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地理标识”“三品一标”达到269个,新增45个。推动小尾羊、蓝色牧野、古顺园等企业与淘宝等电商对接,实现网上销售。开设各类绿色农畜产品展示直销门店237家,首批32家企业近200个产品实现网上销售。成功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牛羊肉产业大会,订单合同及交易额达到18亿元。
    (五)农牧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挂牌成立了中科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中国农大玉米工程技术院士工作站和内蒙古农科院包头分院。实施承接三大科研机构科研推广项目20项,落实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引进、示范、推广优质品种80个、适用技术30项。
    (六)安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建成由政府主导,企业、基地承接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第一批50个追溯试点投入运营,实现了农畜产品生产信息从田间到市场前的全程可追溯。
    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
    龙头企业是“千家万户”农民与广阔大市场相联接的桥梁和纽带,龙头企业的状况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农户走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目前我市各产业的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相对较小、实力不足,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新产品少,经济效益不好,企业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全市93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小于亿元的企业有61户,占加工企业总数的65.6%,大部分属于小规模经营,生产工艺、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初级产品加工多,多层次开发和深精加工产品少,产品档次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规模很难做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强
    我市虽然确定了四大主导产业,但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基地,农畜产品以传统的精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少,从横向看,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从纵向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农畜产品加工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品牌效益没有凸显,品牌价值和知名率有待提高。
    (三)农民组织化程度尚低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民共同抗御市场风险、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发展较快,但大多数是近几年成立的,尚处初级阶段,缺乏工作经验,经营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经营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农产品质量是农民增收的载体,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但目前,一些农产品的质量不能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甚至不能保证健康和安全的要求。由于长期以来单纯追求生产数量、追求自给率,使农药、化肥、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急剧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大棚蔬菜、反季节菜地兴起,封闭式大棚内蔬菜密集栽培,加上温度高,虫害会迅速蔓延,所以菜农往往超量喷洒农药,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问题。
    三、推进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
    坚持“绿色、健康、安全、环保、高效”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南菜北薯、乳肉并举”的战略。一方面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农业技术装备和机械化水平,使粮食生产增产增收。另一方面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抓组织,带农户,抓科技、建园区”的思想理念,加快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再一方面就是加快主导产业升级,菜产业重点建设蔬菜保护地,增加蔬菜生产能力;马铃薯产业大力发展滴灌马铃薯和种薯产业,创建种薯品牌,推进商品薯产、加、销、储一体化。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在深加工上下功夫。奶产业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依托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协调好养奶户、奶站、生产企业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良性有序的管理机制,使奶产业积极健康发展壮大。
    (二)多种途经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要通过内引外联和招商引资等系列措施,创办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文章。对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要支持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或引进外资进行嫁接改造,促其做大做强。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缓解企业资金方面的的问题。要帮助企业培育和壮大品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对品牌的宣传,积极鼓励企业借助农博会、展销会等宣传平台,扩大产品宣传面,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品牌优势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三)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
    在肉羊产业上,实施肉羊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培育高端羊肉品牌,打造百万肉羊全产业链联合体龙头企业,带动全市500万只肉羊养殖、加工、销售产业体系,建设自治区重要的肉羊生产基地。在马铃薯产业上,加快商品薯产、销、加、储一体化进程,提高脱毒种薯应用覆盖率和“北繁南种”规模;打造2000亩以上集中连片高标准示范基地5个,争创国家马铃薯粮食主产区,打造国家马铃薯产业化示范基地。在蔬菜产业上,大力发展工厂化育苗,全力打造千亩设施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20万亩蔬菜保护地,实现大型蔬菜交易市场与产地批发市场双向互动,打造西北地区蔬菜集散地。在乳产业上,整合提升乳品企业,辐射带动全市17万奶牛标准化养殖,打造自治区重要的奶业生产基地。在都市休闲农牧业上,打造都市休闲农牧业示范点。争创国家、自治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包头市农牧民组织化还处于初步阶段,能力低,作用有限。为此,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健全其内部治理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健康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协调发展,实现每个龙头企业连结2—3个专业合作社 。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鼓励农民合作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参股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人才、资金、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跨区联合与合作,增强服务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与农民形成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 
    (五)提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能力
    根据绿色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方向,引进培育10家以上生产规模大、经营管理好、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带动作用大的大型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推荐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推动合作社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更要实现规模壮大、效益提高,增强带动能力。新增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20家。实施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六个一”提升工程(即:创建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引领一批合作社、创新一种模式、造福一方百姓),增强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六)提升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
    要按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向园区聚集,把园区建成现代农牧业的先行区、试验田、展示台。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错位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发展方向,土右旗示范园区以粮饲、肉羊、蔬菜、奶牛为重点,九原区示范园区以蔬菜、奶牛、休闲农业为重点,固阳县示范园区以马铃薯产销加储、肉羊、特色产业为重点,达茂旗示范园区以草原生态畜牧业、马铃薯种薯为重点,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带动合作组织和农牧民。推进九原区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达茂旗、固阳县园区创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同时,充分利用工业城市经济、人口、消费和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土右、九原和青山3个食品加工园区,实现供应本市、辐射周边,打造区域性绿色农畜产品和食品加工园区,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七)多方面入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检测,添置必要设备,完善检测功能,依法开展质量检测。二是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逐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重点进行改造、整治和污染控制,使基地真正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要求。三是推进全程质量控制,根据农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在生产、加工、运输、储藏等环节上全程监管和控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要努力探索农产品经营的新机制,转变经营理念,鼓励、支持农产品经营企业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建立相应的质量制约和追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