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黄焦宏
包头具有得天独厚的稀土资源优势。如何发挥好稀土资源优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改变挖土卖土资源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嘱托,推动包头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包头稀土新材料产业状况
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稀土、铁、铌等多种资源共生矿,其稀土储量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强。稀土资源储量、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国的93%、65%和40%(占全国轻稀土的94%、72%和60%),由于主要是用选铁的尾矿选稀土,包头矿除了储量大,还有开采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
随着我市稀土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稀土产业整体结构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不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稀土初级产品产值约占稀土工业总产值的一半。稀土是典型的工业维生素,稀土自身的产业很难做大,必须延伸下游产业。近几年,包头市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和政策,已初步形成了“稀土原料——稀土新材料——稀土终端产品”的产业格局,稀土产业结构逐步往下游延伸。目前,包头稀土新材料产业主要有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催化等,以及少量的稀土发光、稀土有色、稀土钢等。2016年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品产值66.5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由前几年的不足20%提升到目前的44%。其中,稀土永磁材料生产1.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2.1%,实现产值32.6亿元;储氢材料产量2935吨,占全国产量的37%,实现产值2.5亿元;抛光粉产量8681吨,占全国产量的40%,实现产值3亿元;催化助剂产量3.6万吨,实现产值4.1亿元;合金产量14.9万吨,实现产值10.6亿元。稀土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脱离。国家稀土指令性计划是前计划后市场的模式,即原料生产部分国家指定六大集团为统一采选、统一销售模式,不得偏离计划生产与销售;下游产品生产为市场行为,从市场采购所需原料,计划跟不上市场的变化节奏,造成供求关系不均衡,对价格和企业原料采购影响较大。稀土指令性计划直接由国家工信部下到北方稀土集团,北方稀土集团属自治区企业,我市及北方稀土集团多次向国家请求增加稀土生产计划,但效果不明显。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市是永磁材料原料的主产区,但钕铁硼产值却不到全国的五分之一(浙江、北京、山西是中国钕铁硼产能最为集中的地区,三省市产能总量将近全国的52%)。稀土新材料及高端应用等下游产业发展不足,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稀土新材料、高端应用产品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缺乏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三)高端人才缺乏。我市稀土人才多集中于选、冶、分离及材料研发领域,缺乏高端材料、元器件、零部件、整机开发以及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人才,同时相关人才从事项目跟踪模仿多,原创性项目开发能力较差,部分学科缺乏领军型人才。
三、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思路
坚持创新与协调发展,以白云鄂博稀土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稀土新材料基地和现有的稀土科研院所为平台,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在巩固提高包头稀土原材料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调整稀土产业结构,实现上下游同步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发展稀土新材料产业,大力开发稀土高新技术应用产品,拓展稀土应用领域,强化稀土新材料、器件与终端产品应用市场的衔接,延伸稀土产业链。力争5年左右时间,将包头建成国内外最大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
要大力实施“稀土+”战略,延伸产业链,研发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稀土开发利用整体水平。用5年左右,确保形成具有国内领先的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体系,把包头建成轻稀土信息、技术、产品交易中心,引领稀土产业发展。
四、发展稀土新材料产业的措施与建议
(一)建立稀土原料供应协调机制,满足我市稀土产业发展的原料需求。建立由市政府组织、市经信委牵头、高新区等相关旗县区参加、北方稀土及我市重点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的稀土原料协调供应机制,定期沟通对接稀土指令性计划、原料生产计划、下游需求计划并有效衔接,推进解决我市稀土产业发展受原料制约的问题;探索建立北方稀土与下游应用企业之间建立原料供应的长期有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稀土原料资源地优势发挥不充分的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稀土新材料优势产业在稀土产业中的占比。在永磁材料方面,重点扶持目前已具备规模的30家稀土永磁材料企业,全面建立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生产、加工等较完整的产业链;研发目前应用较广的高性能(高剩磁、高矫顽力)NdFeB产品;探索新型永磁材料,开发新工艺、新应用和新设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使研究、开发水平与国内外保持一致。在储氢材料方面,要继续大力支持稀土储氢材料的发展,支持扩产能,增加出口量。同时研发镍氢动力电池的专用稀土储氢材料,开发电动车用高功率镍氢电池储氢合金负极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在抛光材料方面,重点研发能够在不同抛光领域应用的稀土抛光材料,研发化学机械抛光用铈基抛光液,研发液晶显示器、玻璃硬盘基片、蓝宝石等高端稀土抛光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同时提高产品的纯度和品质,提升产品性能的稳定性,突破规模化稳定生产的关键技术。在催化助剂方面,应重点研发新型稀土催化材料,提高稀土催化材料性能,强化稀土催化材料在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燃烧、烟气脱硝脱硫、固体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应用。开发稀土工业化制备关键技术,进一步促进高丰度稀土元素La、Ce等的平衡利用,研究优化稀土催化材料性能,开发整体式集成稀土催化材料,拓展其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应用范围。
(三)着力延伸产业链,将包头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应用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以《包头市加强稀土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为依托,以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面向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针对制约全市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短板项目”和“节点项目”,筛选一批国内外具有竞争实力的稀土新材料生产及应用企业进行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招商,吸引更多稀土项目入驻我市。联合稀土高新区或有条件的旗县区,扩建稀土产业园区,为我市稀土产业搭建发展平台。以稀土高新区为平台,继续加大高端新材料及应用产品招商力度,以磁性材料为核心,打造世界最大的“稀土磁谷”。
(四)加大稀土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力度。加强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领域的原创和集成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稀土富集元素诸如La、Ce的应用研发。扩大稀土元素特别是稀土富集元素的应用领域,推动稀土新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力争进入到稀土终端产业链。重点发展一些稀土高端新材料和器件产业,加强对磁制冷材料与器件、磁致伸缩材料与器件等的研究与开发。加快推进天和磁材(三期)项目、北方稀土新能源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及储氢合金产业化项目、金杰稀土2000吨/年新型高效稀土改性抛光液生产项目、北方稀土基脱硝催化剂项目发展,全力助推磁性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催化助剂材料及风力电机、伺服电机、核磁共振仪等终端产品发展,努力将包头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及终端应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加快研究和发展一些具有前景的含稀土的结构材料产业,如稀土在特种钢中的应用、稀土有色合金等;研究与发展一些功能性助剂,如PVC助剂;研究与发展一些已有的功能材料,如发光材料及器件等。
(五)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真正落实研究人员的实际待遇。加大中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围绕生产发展需要,大力引进拥有把握新材料产业国际前沿技术、熟悉国际市场的高端领军人才和团队。积极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人才和团队,大量引进可塑性强、容易培养根植性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才,形成以高端人才为引领、高等专业人才为中坚、技术工人为基石的人才发展体系。要制定和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政策,让引进的人才既享受现有的人才政策,又能享受到激励保障特殊政策,用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逐步完善人才引进、鼓励创新、促进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重点加大对新材料产业创业创新人才的投入力度、金融支持力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构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真正落实研究人员的实际待遇,大幅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业创新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