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商标品牌战略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时间:2018-01-07 11:26:02   来源:    点击:
农工党包头市委员会  辛  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高产品服务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中国品牌,推动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提升质量转变。包头作为全国首批、自治区首家“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理应加快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以品牌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我市商标品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把商标品牌的培育和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先后下发了《包头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深入开展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各项工作的意见》、《商标发展战略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围绕包头市优势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包钢集团、一机集团等骨干企业的品牌效应,加强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稀土、煤化工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宣传,以商标品牌战略为纽带,积极推进小尾羊、乡土居、包头中药等本土企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引进“互联网+”服务平台“猪八戒网”,持续推进商标品牌服务业发展,为全市发展商标品牌经济储备了雄厚力量。目前为止,全市有效注册商标25161件,同比增长17.6%,其中:国家驰名商标有1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著名商标101件、消费品工业商标海外注册商标53件,有自治区名牌产品60个、内蒙古老字号5个、包头市第一批“百年老店”26家。2017年,全市新增农畜商标464件,新增涉旅商标46件。
    二、我市商标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标总量较多,但有影响、有潜力的偏少。虽然我市注册商标数量连年增加,培育了一批驰名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商标品牌发展速度和质量还有很大差距。部分企业虽然规模大,但有影响的商标不多。如包头市西蒙皮业服饰有限公司现有注册商标“蒙伦达克”为国家驰名商标,涉及产品20余种,但在使用、推广、宣传方面尚显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市场规模,知名度不高,产品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二)发展不平衡,商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商标发展呈现“单一集聚”效应,结构不平衡。商标注册主要集中在牛羊肉等农牧业产业。此外,商品商标较多、服务性商标较少,服务性企业商标意识还有待提升。单一的商标发展格局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表现乏力。
    (三)闲置商标多,商标作用发挥不够。近年来,包头市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特色鲜明的农副产品商标,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个别农产品龙头企业注册商标十几个,但利用率较低,知名度不高,发挥的效益不大。如固阳莜面、固阳荞面、固阳黄芪等8件地理标志商标,尽管产品质量好,但品牌宣传与市场推广力度不足,还处于起步阶段,商标作用发挥不够。
    (四)部分企业商标意识淡薄,品牌经营水平低。目前我市很多企业仍然只是将目光停留在资金、技术、原材料等有形资产上,而不重视对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投资保护,视商标、品牌可有可无,可早可晚。有些商标查无下落,部分知名商标流失、闲置多年,特别是打造“百年老店”的工作力度明显偏弱。我市草原白糖、小丽花等知名商标逐渐销声匿迹,保留下来的鹿王羊绒、骆驼酒业等品牌产品,也被一些仿品牌、假品牌稀释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政府对地理标志商标发展支持不够。地理标志商标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标杆,据统计,带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畜产品价格普遍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20%甚至一倍。如章丘市的大葱在注册并使用“章丘大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其价格是注册前的2—5倍,经济价值明显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目前,我市的12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区域公用品牌还未有机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要素,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三、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路与建议
    (一)把商标品牌战略纳入经济发展全局去谋划部署。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制定管长远、专业化的商标品牌战略规划和阶段性实施方案。特别要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对商标品牌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部门给予通报表彰,对获得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注册的给予重金奖励,符合条件的知名商标品牌给予重点金融支持,对打造商标品牌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初创小微企业放宽信贷投放,形成竞相发展商标品牌的良好态势。
    (二)多措并举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一是创新发展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商标品牌。围绕我市优势农畜特色产品,在原有“正北芪”、“达茂草原羊”等优质品牌的基础上,依托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继续培育发展一批市场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知名品牌。二是不断推动制造业商标品牌发展。按照“成长壮大一批、巩固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的思路,巩固提升包钢、一机、北重等制造业“百年老店”品牌价值和美誉度,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商标品牌聚集,推动优势产业商标品牌在产业结构优化和规模扩张中发挥更大作用,由区域性商标品牌向全国性、世界性品牌跃升。三是加快培育服务业商标品牌。选择“小尾羊”、“永盛成”等一些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四是发掘“老字号”知名商号品牌。重点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具有潜力的“老字号”企业,如“红卫日化”、“王傻子熏肉”等,提升“老字号”的品牌价值;挖掘品牌资源,扶持有特色的“老字号”企业重新振兴,如“大福林”、“金骆驼”、“鹿王”等。
    (三)加强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推动商标品牌保护跨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加强对外合作过程中自主品牌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自主品牌被恶意收购。打击假冒知名品牌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建立各相关执法部门的联合打假工作机制。推动信用监管在产品质量和品牌领域发挥作用,强化品牌主体信用责任,提高政府对品牌监管的效能。
    (四)大力支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商标品牌建设工作,加强对地理标志商标区域公用品牌政策和资金支持。要在发展现代农牧业过程中创建一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区域公用品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品牌实现产业增收富民。积极支持行业协会等组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做好商标品牌工作与全市农牧业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的有效衔接,重点在资源优势地区、优势突出产业、技术领先商品中培育高知名度商标品牌,积极运用农畜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推广“公司(产业联盟)+商标(地理标志)+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农牧业产业品牌集群,将农牧业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行业优势。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