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韦学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着力点和重要抓手。
一、打造特色小镇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产城深度融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通过特色小镇新的创新平台载体,加快要素资源的快速聚集和集约利用,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和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深度融合,引入大数据打造智慧小镇、数字小镇,发展壮大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二)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既是特色的重要标志,也是小镇之魂。通过挖掘乡村独有的民族歌舞、音乐、体育、工艺品、服饰、饮食、建筑、医药等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搭建文化旅游融合平台,既可传承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把历史变迁、民族记忆、乡愁留住,又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增加群众旅游经济收入。
(三)有利于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打造特色亮丽的生态名片。绿水青山只有和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和奢侈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山银山。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打造“生态田园”,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吸引市民观光体验、游览休闲,把生态转化为生产力与竞争力,让生态成为一张有特色的亮丽名片。
(四)有利于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杭州为例,2014开始探索实践以来,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是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特色小镇的GDP已经占到整个杭州市的10.20%。二是拉动了社会投资,2015年,杭州市41个省、市级特色小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亿元,产业投资占比超过78%,政府投资只占17.2%。三是推动了创新创业,形成了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新四军”。
二、我市打造特色小镇的优势
(一)文化优势。包头地大物博、历史源远流长,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长期并存且多元融合,再加上现代多民族的文明城市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布局,造就了包头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具备建设特色小镇的天然文化优势。
(二)旅游优势。近几年包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各旗县区投巨资在打造旅游特色景区和观光线路,201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13.2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乡村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休闲必需品。
(三)产城融合优势。包头工业产业门类齐全,对周围的辐射带动能力强,推进产城融合具有很强的优势。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对包头传统制造型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可演变出更多研发、制造、设计等多类型的生产服务性企业,为建设特色小镇、带动产城融合注入新的动能。
(四)农村基础设施优势。随着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加大,包头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迅速改善,公共服务显著提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大批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明显加快,为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环境基础。
三、我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2016年7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2016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定位明确、文化内涵深厚、景观风貌独特的特色小镇。2016年,包头市也在特色小镇发展方面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拟在“十三五”时期建设29个特色小镇,其中九原区4个,东河区3个,青山区5个,达茂旗2个,石拐区2个,土右旗4个,昆区6个,固阳县3个,并按照旅游、商贸物流、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历史文化、新能源、健康养老等产业类型进行定位打造,已整理出项目资料上报自治区发改委。
四、发展特色小镇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规划引领,借鉴先进经验,发挥规划指导作用。要充分借鉴浙江杭州培育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包头市特色小镇培育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概念规划、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招商策划、运营方案等,健全完善保障措施,有效解决好人才紧缺、土地制约、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持续推进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及文化旅游项目,加快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机制活而新的特色小镇茁壮成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注重示范引导,培育优势产业,差异化打造特色小镇。采取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方式,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发掘各地特色优势,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立足我市资源、产业、人文、生态等既有要素的挖掘、延伸、融合,打造产业发展强劲、功能集成完善、建设形态优美的特色小镇。如石拐区五当召镇可依托我市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历史遗产等类型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融入新型文化旅游业态,打造历史文化资源型特色小镇。土右旗九峰山、达茂旗希拉穆仁镇可围绕特有的生态资源极其相关文化资源做文章,通过开发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和文化需求,发展生态资源发展模式下的特色小镇,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昆区卜尔汉图镇以发达的产业为基础,发挥其稀土和钢铁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集中打造智慧物流中心集镇。
(三)注重“五个结合”,加强宏观指导,提升特色小镇的内涵和品位。结合我市转型发展的实际,各级政府要明确标准要求,加强宏观指导,坚持做到“五个结合”,打造一批内涵厚重、品位高端的特色小镇。一是坚持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相结合。坚持产业的中高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提升,着力培育产业发展的实力和活力,真正在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坚持特色小镇建设与生态文明提升相结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强化生态优势,融小镇建设、项目引进和产业发展于秀美自然之中,引领全市城乡发展环境实现新的跨越、城镇品质不断升华,让老百姓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三是坚持特色小镇建设与文化复兴相结合。注重挖掘文化元素,通过区域民族民俗特色文化元素的植入、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品牌的打造,增强小镇的文化氛围,打造小镇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小镇功能和品质,凸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个性。四是坚持特色小镇建设与人居服务相结合。坚持围绕“人”这个核心,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营造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五是坚持特色小镇建设与推进旅游全域化相结合。通过创建城镇特色旅游品牌,发展环城旅游带,提高特色小镇的内涵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