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同一盆水中滴入一滴墨水,1吨钢只需要加入200克左右的微量稀土,即可起到细化变质夹杂、深度净化钢液和强烈微合金化作用,使钢更加坚韧、耐热、耐磨、耐蚀,还基本不会增加钢企的成本。”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兴奋地谈到“稀土钢”。他说,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推动稀土产业未来的发展,“稀土钢”将一改钢铁产能过剩的局面,以科技创新点燃包头经济发展新引擎。
池建义说,创新是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等多种创新在内的协同创新,其中,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有效利用尤为关键。包头的人才体系中,不缺少辅助性人才,缺的是“金字塔”顶尖的领军人才和拥有国内国际话语权的人才。
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池建义看到北京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和中科院四所外来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包科研院所负责人第一次齐聚政协,兴奋之情油然而生。他说,包头市越来越重视科技人才的“内内结合、内外结合、外外结合”,这样的结合方式,必然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分组讨论时,池建义关于以包钢为基地,大力发展“稀土钢”的提议,得到了科技界委员们的极大关注。他说,包头对科技人才的尊重、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让他产生了奉献包头的责任感。他要把自己退休前的所有精力都投给包头,让“稀土钢”产业基地的设想在包头变为现实。他相信到那时,包头的钢铁产业将迎来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