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包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
党 派 团 体 提 案 | |
案 由: | 关于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
内 容: | |
近年来,包头市大力实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日益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市城乡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市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理、历史、自然环境、地区政策落实程度等差异,造成我市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右旗、固阳县和达茂旗。远离经济核心区,受自然、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制约,目前的总体水平距城乡一体化的指标还较远;石拐区和白云区。他们依靠其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市区与乡镇和乡村之间通过经济协作,逐步弱化城市、城镇和农村社会经济的“三元”非正常形态。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渠道差异的影响。据调查资料表明,收入来源渠道的广泛与否直接影响居民收入的增加与否。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渠道较少,主要是家庭经营性收入,而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渠道比农牧民则广泛的多,除了工资性收入是其主要收入外,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在其收入中也占有较大份额。农牧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造成农村劳动力只能就业于一些对劳动技能要求比较低的岗位,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脏、累、差的工作,并且收入不高,就业选择范围狭窄,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差异较大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城乡差距较大。从九十年代至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90年的1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0多元,增长近20倍;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从5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增长近10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多,消费增长快;而农牧民相对于城镇,无论水平还是增速均要低一些。 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 政府要转换职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要牢固树立服务也是管理的理念,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服务型政府;也要履行好政府应负的责任,对属于政府职能管辖范围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政府要“到位”而绝不能“缺位”。以村民为主,村民是行动的主体,政府仅在政策与技术方面给予引导和扶持。对要真正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村民的意愿,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二、大力发展我市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对农、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农、牧产品品质,优化区域和城乡结构,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蔬菜产业提升工程”,稳步发展蔬菜保护地,增加保护地的数量。实施“马铃薯产业转型工程”,稳定滴灌面积,打造种薯产业。推进特色优势产品产业化,拉长薯、菜、肉、乳特色优势产品加工链条,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以及贮藏、保鲜、运销业。完善农村牧区物流体系,加快县乡农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现有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大型农畜产品物流基地和物流企业,促进包头市农牧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高级化的现代结构转变。架起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农牧区经济的繁荣,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农村、牧区投入 加大农牧区尤其是牧区的投资力度,大力改善农牧区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加大农民种田补贴、子女受教育费用补贴等各项补贴的力度,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的整体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尽快建立完善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的现代金融基础设施和组织机构,支持农牧区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创新,增加贷款品种,逐步构建由农业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农牧业产业化企业或农牧户互助担保等参与的担保体系。 四、完善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健全完善给、排水设施和功能,推进城镇集中供热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城镇街区亮化工程。完善城乡公路网,加快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建设农牧区客货运输站场。强化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和服务,保障基础教育经费投入,解决农牧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短缺问题,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提高乡镇医院医疗水平,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加强农牧区药品市场管理。建立覆盖城乡的疾病防控体系,增强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等预防控制能力。 |
|
提 案 人: | 民盟包头市委会 |
附议提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