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365手机客户端(简称政协包头市委员会或包头市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组织,是包头市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一、包头市政协的历史发展
1950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入城市后成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包头市人民政府邀请各界代表参加,并于3月24日召开了第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27名,由中共、共青团、工会、妇联、工商联、民族宗教、特邀等界别组成。会后产生了包头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协商委员会主席郑天翔,副主席王雷震、吴佑龙。1950年8月12日,包头市第二届协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从本届会议开始正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会议选举协商委员会委员25名,选举产生了协商委员会主席陈登昆,副主席王雷震、吴佑龙,秘书长陈若夫。1950年10月19日,包头市第三届协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协商委员会27名,会议选举协商委员会委员27名,选举产生了协商委员会主席陈登昆,副主席王雷震、吴佑龙,秘书长陈若夫。1951年3月10日,包头市第四届协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协商委员会委员35名,选举产生了协商委员会主席陈登昆,副主席覃锡树、丁冠英,秘书长陈若夫。1952年8月25日,包头市第五届协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协商委员会委员31名,选举产生了协商委员会主席郑天翔,副主席丁冠英、陈若夫、覃锡树,秘书长杨德铭。1952年12月郑天翔离任,李质继任。在中共包头市委领导下,包头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发挥统一战线组织作用,围绕建设新包头积极开展工作,协同包头市人民政府筹备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联系各界人士,向市委和市政府反映人民意见,向群众宣传解放军政策法令;审议市政府交议的文件和议案;协助政府动员各界人士参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发起并推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爱国人士进行时事和政策学习。1955年5月,经中共包头市委与各界民主人士协商,正式成立了政协包头市委员会。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关于地方委员会的规定,在中共包头市委领导下,1955年5月25—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包头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正式成立bt365手机客户端。第一届市政协委员75名。会议选举高锦明为主席,丁冠英为副主席,1956年7月21日增选于峰为副主席,秘书长于峰。1957年7月5日—7日,政协包头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95名。会议选举高锦明为主席,墨志清、丁冠英、于峰、覃锡树为副主席,秘书长于峰(兼)。1959年11月1日—3日,政协包头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97名。会议选举高锦明为主席,墨志清、丁冠英、于峰、覃锡树、安恩达为副主席,秘书长忽波起。1962年5月21日—29日,政协包头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99名。会议选举墨志清为主席,丁冠英、于峰、覃锡树、安恩达为副主席,秘书长忽波起。在政协包头市委员会第一至四届7年期间,委员界别不断扩大,人数逐渐增多,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认真履行职能,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和包头市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了大量的政治协商活动;组织推动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学习时事政治、方针政策;协调统一战线内部关系,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包头市政协也遭到严重冲击,随之被迫停止活动。1975年全国实行全面整顿,人民政协的组织机构开始酝酿恢复。197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市政协开始恢复工作。1978年11月23日—12月1日,政协包头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134名,由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工会、贫协、文艺、科技、教育、新闻、医药卫生、体育、侨联、特邀等13个界别组成。会议选举墨志清为主席,吴步渊、刘景阳、冯照希、安恩达、魏兆融、陈征、康子铮、叶绪恕、吴佑龙为副主席,秘书长刘国富。1980年1月21日五届二次全委会议选举吴步渊为主席,墨志清离任,增选于峰、刘国富、张麟经、林振寰为副主席,张志远为秘书长。1983年3月30日—4月8日,政协包头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210名。由18个界别组成。会议选举凌流为主席,王福增、色音、安恩达、于峰、周兴源、林振寰、刘国富、郭雨田、张宝仁、王广纳、王立瑾、顾钧为副主席,李禾为秘书长。1984年3月六届二次全委会议增选刘俊义、胡敏为副主席,1986年4月六届四次全委会议增选李士炜、徐来自、莫德勒图为副主席,王智斌为秘书长。1988年4月25日—5月6日,政协包头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229名,由18个界别组成。会议选举云占魁为主席,李士炜、王广纳、顾钧、徐来自、熊家齐、王桂铮、张乃钧为副主席,王智斌为秘书长。1989年4月七届二次全委会议增选廖德兴为副主席,王智斌为秘书长。1990年4月七届三次全委会议增选秦树枫为副主席。1993年3月3日—9日,政协包头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247名,由28个界别组成。会议选举包启光为主席,秦树枫、熊家齐、张咸钊、邱荣庆、海金英、冯笠、李增曦、康交阳为副主席,刘明忠为秘书长。1995年4月3日—7日,八届三次会议增选武爱忠、高丰为副主席。1996年3月9日—13日,八届四次全委会议增选罗锡恩为副主席,尹庆利为秘书长。1997年4月9日—14日,八届五次全委会议增选金中文为副主席。1998年4月7日—12日,政协包头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274名,由28个界别组成。主席空缺,秦树枫、海金英、李增曦、杨振华、康交阳、高丰、金中文、牛长贵、张秀峰、王绍贞、朱蒙为副主席,张生为秘书长。1998年9月15日,九届二次全委会议补选张振仁主席。2000年4月17日—21日九届四次会议补选云广庆、杨家祥为副主席。2001年9月25日—26日九届六次全委会议补选孙桂芳为主席,席广禄、道尔吉、李 伟、侯晓菊为副主席。本届召开七次全体会议。2003年6月14日—17日政协包头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330名,由27个界别组成。会议选举李主然为主席,李伟、牛长贵、张秀峰、道尔吉、侯晓菊、张生、李广斌、王金陵、侯焕明、李秉荣为副主席,王茂荣为秘书长。2007年12月19日—24日政协包头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343名,由28个界别组成。会议选举董汉忠为主席,李广斌、侯晓菊(女)、侯焕明、张伯群、时素珍(女)、朝格图(蒙古族)、黄秀英(女、蒙古族)、梁瑞为副主席,王茂荣为秘书长。2009年1月15日—18日十一届二次会议接受张伯群同志辞去副主席职务;增选张晔、安润生为政协包头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2013年1月6日—10日政协包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343名,由28个界别组成。会议选举程刚为主席,张晔、侯晓菊(女)、时素珍(女)、梁瑞、卜文厚、周志宁、尚云、杨泽繁、贺俊为副主席,张永和为秘书长。
二、包头市政协的主要职能
根据政协章程规定,包头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市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包头市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是政协举行的各种协商会议,其中包括: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根据需要召开的各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的代表参加的协商座谈会等,以及政协负责人或委员应邀列席市委召开的常委会、全委会或人大常委会举行的人民代表大会、有关常务委员会,市政府举行的部署工作、研究重大问题的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听取有关情况,直接参与协商讨论。此外,还通过举办情况通报会、议政会、听取意见座谈会等进行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地方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意见、建议;通过常务委员会、主席会议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议案;各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建议或有关报告;委员视察、委员提案、委员举报或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参加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调查活动。
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参政议政的内容与形式除上述规定的以外,还包括选择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调查和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言路,充分发挥委员专长和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加快我市经济建设献计献策等。
三、包头市政协常委会的组成及机构设置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包头市政协常务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其成员由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协商提名经全委会议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包头市政协下设办公厅,在秘书长领导下工作,办公厅下设秘书处、政治处、综合处、行政处、联络接待处、老干处、社情民意信息处、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委员培训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包头市政协设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台侨联络外事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等7个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是在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工作机构。各专门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各专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
四、包头市政协经常性的工作
(一)召开会议。会议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协的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主席会议以及专门委员会会议。这类会议一般是定期召开。另一类是专题协商会议、议政会、调研论证会、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情况通报会以及联谊会等。这类会议不定期召开,会议的议题比较广泛,针对性强。会议参加者除政协委员外,有时还邀请有关民主党派、各界代表人士、专家学者参加。
(二)组织视察。主要是组织政协委员实地观察和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和基层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发现新的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视察,主要是配合本会常务委员会工作安排和本市的重要工作部署不定期进行。视察活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跨地区视察、即组织委员到所在地以外的地区(省、市、区)进行视察;二是就地视察,即在委员所在地区内进行视察;三是特邀视察,即应有关部门邀请,就某一方面或重大项目进行专题视察。视察报告须转送市委、市政府领导或有关部门研究参考。
(三)开展调查。主要指专题调查研究,一般由常委会议、主席会议或各专门委员会确定题目,由各专门委员会或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研究小组,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调查、研讨、论证,写出调查报告,经专门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建议送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研究采纳。重要的调研报告,有关专门委员会要提请常务委员会议或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以常务委员会议或主席会议建议案的形式送市委、市政府。
(四)提出提案。政协提案是政协的参加单位和委员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议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会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它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承办单位必须向提出提案的委员和单位做出书面答复,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规定,保证提案的办理质量。
(五)反映社情民意。是指把当前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突出性的问题,散佚于民间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由政协的专门办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通过政协委员、政协的各个界别搜集上来,如实地向党政部门反映的全过程。这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内容有:1.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对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的制订与实施的意见、建议,特别是有关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重要决策、部署出台前后的反应;2.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普遍性的情绪变化,有识人士的警示性、批评性意见;3.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情况的反映;4.重大突发事件、严重自然灾害的实情,特别是消除隐患,维护稳定的意见、建议;5.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中的重要情况,特别是保障委员正常履行职责的意见、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