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大气环境治理的建议
时间:2014-03-07 15:02:23 来源:提案委员会
政协包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
党 派 团 体 提 案 | |
案 由: | 关于我市大气环境治理的建议 |
内 容: | |
我市是随着国家“一五”、“二五”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城市,是重要的钢铁、铝业、电力、装备制造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基地。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作为老工业基地和重工业城市,大气环境状况堪忧,近几年来,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但受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市大气环境现状 一是污染存量大。我市发展的钢铁、铝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其中五个是资源型高排放产业,加之“一五”、“二五”期间建设的国家重点项目包钢、包铝,因较少考虑环保设施投入,目前都成为了我市大的污染存量。 二是治理欠帐多。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工业“三废” 综合整治取得明显实效,但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是污染增长快。近十年来,随着包钢、火电发电、电解铝行业的发展,我市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也随之快速增加。相比于2003年,包钢由双400万吨增加到双1000万吨,增长了1.5倍;火电发电从80万KW增加到626万KW,增长了6.8倍;电解铝从20.1万吨增加到88.8万吨,增长了3.4倍。 四是工业布局不合理。我市的大企业分布呈现出“大企业强污染源围城,小企业点源污染混杂”的格局,使得城区的大气污染物在各类气象条件下都难以扩散。 五是城市基础设施滞后。 因管网建设问题,全市居民非集中供热面积约1470万平米,700多台燃煤供暖锅炉散布城区各处,烟煤散烧污染严重。除供暖锅炉外,全市目前仍有400多台生产和服务用的燃煤锅炉无法进行替代。 六是尾气污染日益加重。我市机动车的数量已接近50万辆,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日渐凸显,特别是对主城区空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建议 (一)优化工业企业空间布局。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划,所有新建工业企业必须进入工业园区,逐步将城区及周边的工业企业迁入相应工业园区,华业特钢及其周边的重污染企业要迁出城市建成区,提档升级后迁入远郊旗县区,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空间布局。 (二)解决重点企业污染问题。加大对包钢、包铝、希铝等企业及周边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包钢要按期完成尘源点治理、高炉上料系统改造、燃煤供暖锅炉替代等治理项目;包铝、希铝等各大企业要按期完成各项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对排放不达标的工序进行彻底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所有污染源的稳定达标排放和区域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 (三)加强工业烟粉尘的治理。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继续推进电厂、烧结、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的脱硫、脱硝改造工作,加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管,提高工业企业烟粉尘的收集率和处理率,确保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 (四)加强城市燃煤设施治理。严格煤炭管制,开展入境煤质检测管控,提高原煤的洗选率。全力推进集中供热管网配套建设,取缔建成区内的各类燃煤小锅炉,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五)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开展煤场、料场的清理取缔和对保留煤场进行全封闭治理。开展施工工地扬尘专项治理, 实行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加强粉状物料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现粉状物料密闭运输。继续开展好油烟、烧烤、露天焚烧等方面的治理。 (六)加强尾气污染治理工作。加快出台《包头市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实现依法管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车,推进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的清洁能源更新改造,加快淘汰我市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1.1万辆黄标车。完成全市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 |
|
提 案 人: |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
附议提案人: |